光伏路面不是一个新概念,却在近期频繁进入人们的视线。自从山东济南南绕城高速通车以来,各个媒体的报道也是不少,光伏高速这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事物,似乎已经距离我们很近。
然而相信各位光伏从业者都能看出,光伏高速实际上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距离推广应用的道路依然遥远。小编在此以自身认知出发,捋一捋光伏高速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没有该项目的深入信息,可能小编所说的一些问题在本工程中实际已经考虑并解决,也希望读者能够指正和讨论。
实际进行光电转换的光伏电池是脆弱的,不可能直接放到路面上给车压,所以在路面上必须有一层透明介质,而这层介质比光伏组件表面的玻璃要求可要多不少,首先他是路面,需要为车轮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尤其是在高速上,这点就更加重要。所以,他的表面必须是粗糙的;其次他下面又是光伏电池,需要接受光能,所以他的透光率又应该越高越好,而透光率高又需要一个光滑均匀的表面以减少光的反射。这两点就很矛盾了,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也可能有黑科技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从照片看,实际路面是一种发白的粗糙表面,下方的电池片看起来很模糊,有点像隔着磨砂玻璃的感觉,这种材质的透光率目测能到普通玻璃的一半就不错了,对光伏电池的发电量将会带来很大影响。
来往的车辆对于辐射接收量也是一大影响,来往车辆少的时候还好些,车辆多的时候下面的组件还能剩下多少点儿辐射量可以接收?需要注意的是,车辆的遮挡不止于其阴影遮挡的那一部分,一部分被遮挡到的组串都会受到影响。
反过来说,如果高速上车总是不多,又有几个人愿意投钱去建高速呢?
光伏系统里的污秽损失在系统损失里的占比不算小。光伏组件表面的脏污会严重影响组件的辐射接收量,几个月不洗的组件,损失量在10%~20%也是有可能的。这还是在光滑的组件表面玻璃上累积的灰尘。而光伏高速粗糙的表面更加的容易藏污纳垢,也更加的难以清洗干净。同时,来往的车辆必然带来更多的灰尘和泥土,这将进一步降低组件的辐射接收量和发电量。
公共交通的路面,难免会有局部路面被压平的泥土覆盖的情况,这个泥土可能是车轮带来,也可能是积灰和雨水混合而来。对于普通路面,这完全无所谓;但对于光伏来说可不那么简单,长期局部的遮挡,导致热斑现象损坏组件。如果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将导致光伏高速后期的运维费用非常高。
在关于光伏高速的报道中,总有这样的说辞“中国高速总长度有XXkm,面积有XX平方米,都建上光伏后容量XXX”;这么一算光伏高速简直逆天了。但小编想说,帐不是这么算的:高速上建光伏决定了一个特点就是整个光伏场区宽度不大但是长度会很长,那么集中升压送出难以实现,只能是分散消纳;高速本身建设的意义在于车辆能够在城市之间快速通行,这也决定了高速公路大部分位于两个城市之间,这些地方很可能就没什么人住。那么这些没人的地方建上了光伏电往哪送?近了没负荷,远了损失大。所以即使不考虑上面说的其他因素,实际能够见光伏的高速也并不像想想中那么多,容量也没有那么大。
至于所谓的为电动汽车移动充电,且不说技术上的问题,就现有中国车辆存量来看,也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商业运营的事情。不能进行商业运营,那么就只能是在局部小范围做做实验而已。
其实小编对这个光伏高速项目还有很多其他的疑问,比如光伏路面的成本、路面强度如何保证电池片不会隐裂、后期路面准备如何维护,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对于新技术、新思路的尝试永远都是必要的,光伏高速也算是一种新技术新思路的尝试,但作为一名光伏行业的人员,不免又从自己专业角度产生了很多疑问。如果有读者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欢迎留言交流。也希望光伏高速在未来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成为现实,而不是一个噱头、一个面子工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坎德拉学院):问题还很多!光伏高速推广路长且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