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谓“单晶多晶之争”,本是相对笼统的概念,并不是针对某几个厂家的具体型号、具体批次产品发电量的比较。业内对纯粹的技术讨论过分关注,上纲上线,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有朋友跟我们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不站队、不表态。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一,关于“不站队”。
首先,我们跟单晶和多晶厂家无任何利益关联,我们不站队,也不需要站队。文1中把DKA solar center在艾利斯斯普林斯的所有在试验的、在2016年之前安装的、最佳倾角的、朝南向的光伏系统都进行了统计。
由于单晶多晶确实不同的厂家、不同技术、不同的批次都有差异,所以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样本去做对比。文1中列出了15个样本,DKA网站上中符合条件的无一遗漏。在当地条件下,确实是多晶的发电量高于单晶,这也是事实。
按照常理推断,能送到DKA solar center做公开试验的产品,应该是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水平。
当然,这些实验数据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所有的主流厂商,所以我们也热切希望国内的相关企业,把自己精心研发的产品送到DKA solar center去公开试验,让这个数据库更丰富更全面,让人亲眼看到发电量高才是真的高。
第二,关于“不表态”。
目前市场上有关单晶产品的一些片面宣传可能给投资商和设计方带来误导。这种情况下,不表态,是能独善其身,但可能的结果是:片面宣传代替了真相,一个本无明确答案的问题看起来有了“明确答案”。
有些人提出,试验的样本不够大等问题。事实上,DKA solarcenter可以提供实时和历史(每5分钟)的数据,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它能提供的样本数量和可信度已经是目前最好的水平。
当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分析结论,必然是受制于实验样本的,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这些前提条件文1已经充分阐明了。任何脱离前提条件做出的评判都是耍流氓啊~~~
但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所有试验都严密无缺再表态,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坎德拉学院作为第三方独立光伏咨询培训机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由于文1的发布,引发后续相关文章的质疑。这里将相关分析问题的方法,做一下说明:
首先,如果觉得某篇文章的论点有问题,应该从源头查起,而不是直接引用数据。有多少人真的登陆了DKA solar center去下载数据,去自行分析?
第二,发电量的比较,不只是衰减率的比较。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很多,如弱光性、光谱响应、温度系数等等;即使在论证了衰减率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也应该说明衰减率测试结果是否去除了初始光衰的影响;也不是图表和数据堆得越多越好,逻辑不对,再多的数据和图表也是唬人。我们没有生产数据,我们也不能只做数据的搬运工。
第三,有多个不同的结果时,应该对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加权平均。就像业内之前对于Meteonorm和NASA数据适用范围有争论时,有些人直接将两者相加平均,其实各有各的适用范围。简单的加权平均,跟和稀泥差不多。
第四,讨论问题就事论事是美德,没有必要无谓的把问题复杂化。我们发文的目的也是认认真真就事论事,因为好不容易看到第三方的权威的实时的数据。行业内当数据搬运工的太多了,好不容易有了第一手的数据,应该仔细分析。
强烈建议各位对单晶多晶之争感兴趣的同仁,静下心来,仔细去研究DKAsoalr center的数据,包括:
每五分钟的发电量、功率、电流、PR、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等等数据都有;地面的,屋顶的;最佳倾角的,平铺的;朝南的,朝东的,朝西的,朝北的;双轴跟踪的,单轴跟踪的;你想要的数据这里都有。
另外,别光顾着吵电量的问题,有没有发现,DKA solarcenter的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可以超过2000h?!确实比国内高很多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坎德拉学院):(续)别再神话单晶了:有数据有真相!